原标题:《各位八零、九零后的井陉人!这些童年游戏您玩过哪样儿?》,有删节。
(资料图)
2023年(癸卯兔年)的寒假已经结束了,假期里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孩子们的童年就像是笼罩在摇篮里的梦,又像是天上的流星,眨眼间,就转瞬即逝。的确,一猛子小编也这么大了,也很怀念童年时期的假期时光。
分享一则文章,看看能够勾起多少井陉人自己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丢手绢
丢手绢好多女孩子必玩儿的一项,人多为佳,只要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就行。只需要一个手绢,唱一首丢手绢“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地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的歌曲,这个游戏不具危险性,又能锻炼唱歌,又能使人运动。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如果最后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比如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翻花绳
单人的玩法:将绳圈套在双手上,用双手手指或缠或绕或穿或挑,经过翻转将线绳在手指间绷出各种花样来。双人的玩法:一人以手指将绳圈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不同的花样,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
滚铁环
滚铁环,亦名推铁环,即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U状,上端握手中,下端U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也有的在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以便铁环滚动时“铃铃”作响。玩时,边走边推铁环,也有边跑边推者。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
跳房子
跳房子,又叫跳格子,是在地上画好的方格分等级,游戏开始后,参加者先通过猜拳决出游戏次序,然后根据规则在房子跳,一次性跳过后,可以用瓦片选出一个房子作为自己的家。在玩的过程中,瓦片扔不进格子内或扔过线、脚踩线、在自己房子之外的格内双脚落地或在房间内逗留很长时间都属于违规,一旦违规就改由下一个人开始跳。游戏最后,谁占的房子最多谁就获胜。
捉迷藏
南方话叫“躲猫猫”,和抓人游戏类似。首先选定一个范围,大家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可长可短。而其他人必须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后那个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找的人。
摸瞎子
摸瞎子就是先用划拳的方式选出一个“瞎子”,然后用红领巾或者手帕把眼睛蒙住去捉其他人,被捉的人要继续当“瞎子”。整个游戏在一个限定的场地进行,参与游戏的人在躲避“瞎子”的同时不能出这个场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考验了当“瞎子”的人用耳朵辨别方向和在黑暗中行走的能力。
木头人
也叫“一二三木头人”。这里的木头人跟摸瞎子类似都在限定的场地内进行游戏,也是通过抓阄或者划拳的方式选出一人出来,这个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捉到其他的参加游戏的人,而被捉的人就是躲,有一点就是被捉的人在看到要被捉住的时候他可以喊出“木头人”躲过去,但是自己不能动,只能等到同伴过来在你的身上拍一下才能过获救。
抓石子
也叫“抓子儿”(zhuā zǐr)。是一种多为女孩玩的一种游戏。玩时,几个人就地选若干块石子,先由一人将石子在地面撒散开,遂将一子抛起,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石子,再马上接住抛起的石子。有时拾单、有时拾双,拾多者为胜。拾子时,手不准触及不该拾的子儿。或者玩一种叫做闯关的玩法就是准备6个石子,一个用作抛的其余的用作抓,在玩的时候每一关都有不同的玩法。
抽陀螺
抽陀螺有两种,一种是水平抽法,第二种是垂直抽法。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第二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这时,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下去就不动了,都算“死”了,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任别人处罚。(本段内容获批发布)
打弹珠
也叫“打蛋子”。可以一对一单挑,也可以数名玩家一起进行。玩法通常有2种,即“出纲”或“打地洞”。前者玩法是在地上画线为界,比看谁先把对方的珠球打出去,遭打中的弹珠就被吃掉,这有点像打桌球。后者则是事先在地上挖出几个洞,先把弹珠打进洞里一方为赢。
跳皮筋
跳皮筋,这个不管南北方的八零后应该都不陌生,记得小时候下课后的十分钟都会抓紧时间玩一会,有时候男生也会加入,三个人,五个人,八个人,跳着笑着,欢乐着。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甚至有人在树上绑上皮筋儿玩跳皮筋),“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
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过家家
过家家,名称不一,也作“扮家家酒”,后来也在孩子们中衍生出“爸爸妈妈”等名称。规则:参与人数两人以上。玩过家家时,几名儿童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游戏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过日子,如做饭、洗衣服、买菜等。游戏的道具,大多都是用手边就能找到的一些东西来代替,比如大人们不用的破布片、他们手里的布娃娃、路边的花花草草等。
老鹰捉(抓)小鸡
首先,需要确定老鹰、母鸡和小鸡,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猜拳来确定的。在确定之后,老鹰和母鸡对立而站,小鸡则依次跟在母鸡的后面。游戏开始之后,老鹰需要捕捉小鸡队伍中的小鸡,而母鸡则需要张开手臂和左右移动来保护小鸡避免被抓。
撞拐子
也作“撞拐”、“斗鸡”,学名“脚斗士”。每个人只有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向前架起来,用手抓着,膝盖向前。然后以膝盖为武器与其他人对撞,不能维持平衡而双脚着地者为输。
跳山羊
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跃过。“山羊”会越长越高,跳不过者与山羊交换位置。跳者要有节奏地逐渐加速助跑,单跳双落,积极摆臂踏跳,两臂主动前伸,向下撑山羊稍用力,同时稍提臀,两腿侧分,有意识下压制动,两臂顺势上举、起肩、抬上体、挺身,接着迅速并腿前伸落地。向下撑山羊时不得力过猛,当山羊者不得任意长高,否则受罚。
天津话作“砍沙包”,规则是先攻击者2人同时将沙包扔向防御者,防御者站在区域内躲避沙包或接沙包,可自由行动、但不得出界,出界视为出局(接到沙包者可复活一次),被沙包砸中的防御者将淘汰,没被沙包砸中的防御者继续游戏,接受2位攻击者的攻击,游戏一直到场上只剩1人或没有人就结束游戏。
摔三角
北京话叫“摔方宝”,“宝”是用纸折叠而成的,一面有褶,另一面光滑。“宝”的好坏取决于用的纸的质量和大小。摔的时候很有技巧,要根据别人的“宝”在地上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摔、拍、搧等方法,把别人的”宝“打翻过来,就算赢了,对方的那个“宝”就属于胜方了。
猜丁壳
猜(多发cèi音)丁壳,即“石头剪刀布”,井陉方言好像这么说,天津话称“剪子包袱槌”,北京话亦称“猜丁壳”全国各地名称不一。石头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头。
编后语:然而,时光一去永不回,如今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儿童机器人等电子产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当年那个年代不普及,谁家有一个就会招来一大群小伙伴的那个年代,早已变得妇孺皆“用”,上到耄耋之年的老者,下到黄发垂髫的孩童,几乎都在玩儿这些个电子产品。虽然电子产品的确可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无限欢乐,但是这些童年的游戏也同样不能忽视,我们或许不妨尝试重拾起它们,而不是到了这一代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消逝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Fr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