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2、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4、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
5、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6、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7、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8、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9、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10、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1、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12、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13、“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
14、“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15、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16、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17、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以上就是【柳永雨霖铃原文,柳永 雨霖铃】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