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了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等21种新专业,并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各高校新增本科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个。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每年集中进行一次。虽然是“常规操作”,但在学科专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此次本科专业“上新”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
本月初,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从此次调整看,一些专业就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塔里木大学新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增“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专业。一看这些名称,公众就大概能看出专业设置背后的指向和愿景。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沙尘天气,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由新疆的塔里木大学开设该专业,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也便于相关研究实践工作的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针对的是我国千万量级的孤独症患者与孤独症儿童教育师资缺口大、人才专业化程度低的矛盾;无障碍管理,则着眼于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无障碍环境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的现实。
新增专业不只是紧盯现在,还要瞄准未来。本次新备案的本科专业中,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专业数量增多。这些热门领域是未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人才的需求量大,需要在本科阶段即通过专业规划布局强化人才培养,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当然,有新增的专业也会有撤销的专业,本次调整中,教育部对部分高校申请撤销的925个专业点予以备案,这当中或许有曾经的“热门专业”。对此应当客观看待,无论是新增、撤销还是调整,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本身也是对学生负责。
此前有一些地方对部分专业发出“预警”,甚至对就业率不理想的专业暂停招生,也是着眼于此。市场状况如何,一定会从人才的供给状况中反映出来,高校应当跟上社会的节奏,通过专业调整去贴合现实发展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专业设置也要防止“过度追新”,盲目开设一些刚刚出现、就业前景尚不明朗的专业。虽然有教育部“总把关”,但高校申报新专业前,也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业的评估论证,避免专业设置不当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损失,浪费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