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今年重庆采取定向输送、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帮助78万余名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找到工作,提前完成全年75.11万人的目标任务。
在云阳县后叶镇后叶社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除了建有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外,还分布着核桃园、稻虾园、水上乐园等产业。脱贫户黎开群在水上乐园的公益性岗位负责管理船只,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的固定收入。
这样的案例,在我市屡见不鲜。今年年初以来,为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我市排查摸清脱贫人口就业数据信息,实时开展脱贫人口返岗复工数据动态监测,分类采取招聘对接、定向输送、援企稳岗、线上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解决脱贫人口就业问题。
例如,春节前后,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开通“返岗直通车”,提供“点对点”专车、专列、专机服务,集中组织开展脱贫人口返岗复工,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无缝衔接。
对于那些留在家里的脱贫人口,我市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和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为脱贫人口中的半劳动力与弱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全市公益性岗位共安置了9.7万余名脱贫人口,500余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了1.1万名脱贫人口就业。
“我们对脱贫人口进行分类,精准开展就业需求帮扶。”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有技能的壮劳力,做好技能提升、认证等相关工作,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收入水平;对无技能的壮劳力,在对其开展培训的同时,多渠道收集各类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采取定向招聘的方式,增强就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持续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一体式帮扶。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监测服务机制,掌握脱贫人口就业动向和就业现状,支持认证、评选一批“乡村工匠”大师,建立乡村工匠产业园,同时将劳务品牌的培育作为稳岗就业的重点,加大就业培训、就业认证、就业推荐、就业维权等服务,帮助更多脱贫人口好就业、就好业。(记者 苏畅)